Home/Graduate Programme
行星科学与探测技术招生简章
一、报考说明:主要接受来自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与材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支撑学科的的推免生和本科毕业统考生报考。
二、专业介绍:
本学科教育目标是培养行星科学与探测领域具有交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含行星物理学、行星化学与生物学、行星探测仪器技术、行星资源利用四个二级学科。
行星物理学是研究行星空间环境、大气及行星内部等各种物理过程及其之间的耦合、并以此理解行星环境和演化的物理机制。本学科方向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行星内部、行星空间和行星大气中发生的各类物理学、化学和动力学过程以及耦合机制,探寻行星宜居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揭秘宇宙生命的起源、演化、分布和未来演变等。学科建设深地、深空探测平台和模拟平台;同时跨领域学科交叉,自主研制仪器,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同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行星化学与生物学是以行星物质为基础,包括返回样品和陨石样品,分析行星物质的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组成,研究太阳系元素及其同位素的起源与分布,结合行星物质的物理化学演化过程,反演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的物质来源和演化过程,探讨宜居性演化和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学科。研究方向包括:行星形成和早期演化,类地行星地质过程,行星环境演化和天体生物学。需要地质学、化学、生物学等多门一级学科作为基础支撑。
行星探测仪器技术主要针对太阳系内、系外行星(包括地球),通过地基、天基、环绕、着陆巡视、样品采集等手段开展多尺度、多属性的科学探测,为分析和研究行星的物质组份及特征、资源利用、科学观测发现新物理等提供支撑。主要研究方向有空间探测与传感、探测仪器电子学、智能移动系统。
行星资源利用是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互相融合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地外碳氢氧人工循环与矿物冶炼、太空智能制造与建造、太空环境下的材料成行、地外基地和装备的能量可持续供给与热管理等技术,系统解决地外资源和能源利用面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不断提升人类在地外空间的长期生存与活动能力。
在行星科学与探测技术相关方向上,已形成优异的师资队伍投入到学科建设上。现有中科院院士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31人、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50人、科学院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12人等。师资队伍中具有正高和副高职称的占比约100%,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为100%,40岁以下人员占比约为38.9%。: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试科目 |
---|---|
1、行星物理学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31普通物理 |
2、行星化学与生物学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52无机化学 |
3、行星探测仪器技术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10电子学基础 |
4、行星资源利用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33热工基础 |
四、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五、复试内容:
笔试:英语阅读能力考核,主要包括英文短文或短句的阅读理解。
面试:(1)英语听说能力考核:侧重个人学术背景及能力;(2)综合素质考核:侧重本学科及相关支撑学科(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与材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基础知识考核。
六、复试成绩:满分100分,为笔试成绩(满分40分)与面试成绩(满分60分)之和。
七、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复试成绩占比40%,即: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九、调剂:本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
十、学费标准:8000元/学年。
十一、办学地点:合肥。